闽菜系中的独树一帜的福州菜

2016/7/22 10:02:27 1588.TV2024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

因一场举世盛会——2016福州秋季糖酒会的举办,福州这座城市备受大众关注,2016秋季糖酒会不仅给福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福州的地域文化得到很好的宣传。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闽菜系中的独树一帜的福州菜。

  福州菜是发源于福建福州一带的闽菜分支菜系,为闽菜一大主流,为闽东风味,其特点为味道偏甜、酸、淡,尤其重视汤的烹制,有“一汤十变”之说,传统福州菜常以虾油取代食盐和酱油等作为咸味调料进行烹饪,而其注重清淡、鲜香的特点也决定了福州菜极少使用像辣椒一类的辛辣调料。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正是以福州菜为基础,那么为什么福州菜能成为闽菜的主流呢?

  福州是福建省会,号称“八闽首邑”,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人黄成振着《九闽赋》云:“国家仍制胜朝,八府分剖,迨乎台湾入籍,益一而九,同为我疆,福州为首。”福州作为八闽首邑的历史已有三千年之久,历史上曾分别称为闽中、冶县、东冶、候官、晋安、闽州、丰州、泉州、长乐等。特别从汉代建立郡县制始,当时侯官县的辖区就含“福、兴、泉、漳四府”。

  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央政权对福建的统治加强,到南朝陈永定时(557—559)历史上个省级建制“闽州”产生了,州治就在福州。唐开元十三年(725),闽州都督府改名福州都督府,不仅领有闽、建、泉、漳,还包括潮州,合为五州。北宋将福建行政区划分为福州、汀州、漳州、泉州、建州(南宋称建宁府)、南剑州六州,邵武、兴化二军,故有“八闽”之始称。作为八闽首邑的福州,除历代中原汉民移居福建带来中原汉族的文化、技艺、风俗外,同时还成为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早在汉代,《后汉书·郑弘传》就记载:建初八年(83),“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到了唐代,福州已成为仅次于广州、扬州的第三大贸易港口,许多货物先抵福州,再溯闽江而上,经水路或陆路进入江西再转销中原。唐崔致远写道:“闽岭、鄱江,豁通道路”,福州城出现“万国之梯航竞集”的景象。五代“利涉益远,且招徕番舶”;宋代“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到了明代,“番船入贡,多抵福州河口”,福州新港、河口一带“华夷杂处,商贾云集”。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和上海小刀会起义,切断了武夷山运往广州的旧茶路及运往上海的新茶路,福州成为武夷茶区能保持出口路线畅通的口岸,从而使福州一跃成为茶叶贸易的中心之一。“由于红茶贸易的缘故,福州已经大踏步地成为重要的领事港之一”。

  晚清(1900.10—1909.11),法国驻福建领事,也就是法国现代着名诗人保尔·克洛岱尔,曾经在《午潮》一文中提到了福州港口的商业繁荣:无数船只被潮水牵曳着,连成。肚子鼓鼓的帆船在斜风中疾驰,四架帆像铁锹似地绷得紧紧的,福州帆船的船帮上每一边都用绳索绑着的梁木,随后在一群散落的三色舢板中间,有欧洲巨舶,满载石油的美国帆船以及所有马迪安起重浮箱,汉堡和伦敦的货轮,穿梭往来于海岸和岛屿之问的商贩小船。

  内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的商流,商流又带动了人流,人流必定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烹饪技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商流、人流也必然促进酒楼饭店业、烹饪技艺的发展与提高。

  福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何乔远《闽书》云:“福州闽中一都会,西北控瓯剑,东南负大海,气候恒燠,田每岁两获,鱼盐果实纺织之利颇饶。”闽江上游的山珍可沿江溯流而下,经过的时间很短,保鲜程度极高;沿海海产可随时入市购足;对外的贸易交流,国外许多种养技术得以引进,物种得到繁育。

  据宋《三山志》记载:福州“得天之气,和平而无戾,燠不为瘴,寒不互冱;得地之形,由建、剑溪湍下,泉莆潮涨而下,适至是而平,可以久安无忧,真乐土也。”“长乐地产,鱼蟹多于牛羊,葛枲溢于丝纩。”明杨守址《到福州城奉和家大人韵》云:“闽越南来州,城中三岛列仙游。诸番珍舶来重译,万倾涂田种两收。榕巷书声灯火夜,蓼汀渔唱棹歌秋。道山亭在烟霞里,未得登临上头。”全诗很形象地描述了福州。

  所以,福州以其独特的环境、地位集大成于闽菜,使之成为主流菜。实际上,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福州菜系的14个流派,更地囊括了闽菜烹饪的特色、技艺、文化。

点击进入全国糖酒会专题
食材交流群
手机食材展,线上逛展选品!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餐饮食材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餐饮食材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参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