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福建等省区物价部门发布了今年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的分析报告。梳理发现,尽管部分地区晚籼稻增产明显,但由于种子、机械作业费、土地成本同比有所增加,稻农收益下降。
广西自治区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定点调查结果显示,广西今年种植晚籼稻亩产创历史新高,但收益同比减少。
数据显示,2016年广西全区晚籼稻平均亩产410.77公斤,比上年增加12.53公斤,同比增加3.15%,增产比较明显。然而,在该局对全区16个晚籼稻主产县(市、区)、145户稻农种植水稻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常年登记定点调查。2016年下半年,广西晚籼稻平均亩产410.77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2.53公斤,增幅3.15%。但是,按均价计算每亩售粮收入1273.38元,比去年下降3.83元,降幅为0.30%。
而福建省由于受台风影响,晚籼稻出现减产,产值较上年下降。据福建省各级价格成本调查监审机构对晚籼稻的生产成本和种植收益情况调查显示:2016年福建省调查户平均单产417.89公斤,比上年减少6.71%。每50公斤晚籼稻最低收购保护价138元,订单收购每50公斤150元,每50公斤农民晚籼稻平均出售价格146.38元,扣除成本188.35元,每50公斤净利润-41.97元,较上年增亏17元。
分析认为,2016年晚籼稻收益下降,除天气影响外,由于种子、机械作业费、土地流转价格等种植成本同比有所增加,抵消了单产增加和价格上涨对利润的影响,从而使生产总成本不降反增。此外,全球粮食价格整体处于下跌通道也是影响种植收益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