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最低保护价政策的出台,意在保护农户的种植效益。但随着托市价逐年的上涨(如图所示),使得米企愈加吃不消。因为成本节节攀升,但米的价格却岿然不动,副产品价格也是涨涨跌跌,无法保证加工利润。2017年水稻托市政策刚刚公布,着实让部分米企身上的担子稍稍轻了一些。一位黑龙江米业负责人很郑重的说:“可算要松口气了,米企就能多干点活了”。
从言语中深深体会到,这些年米企也过的不易。例如2017年东北产区特别是黑龙江托市力度空前的大,米企经过多年的消耗,周转资金十分吃力,政策性主导的市场,不敢囤积大量原粮,再加上运输交通向玉米、煤炭的倾斜,本是最赚钱的黄金期只能看着库存的大米干瞪眼。同样,在南方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17年中晚籼稻减产,米企为保证全年生产量,不惜一路追涨收购价格,米厂门前收购价远高于国家托市价,背后的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水稻最低报价的下调,可缓解米企与粮库间抢粮的现象。
放下成本压力,提升竞争力
原粮成本的高低,是考量工厂能否实现加工利润最大化因素之一。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的下调可逐渐降低工厂的加工成本,使之慢慢形成行业内良性竞争,这样有助于米企更多的精力去加快工厂的品牌化建设。品牌化的建设才能打开市场销路,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非行业内的互相厮杀,低价竞争。你的米价格低,我比你更低的恶性循环,到头来米企心力憔悴,何谈发展。同时,随着水稻最低保护价的下调,米企认为2017年日子就会相对好过些。首先有利于缩减南北方之间的价差,更多大米可以走出去。其次,有利于阻碍进口米到货量,增加出口量。进口大米之所以能够呈爆发式的增长,主要与我国国产大米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差,中间商有利润可图,使得中国从大米出口国转变成进口国。
2017年水稻价格预测:
综上所述:国内大米企业将从由“寒冬”向“春天”迈进,市场良性竞争才会使得米企用心去发展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树立优秀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让农户逐渐摆脱于依赖政策而去增加收益。同样对农民来讲,不要在种植品种上纠结,要在提高水稻质量、降低劳作成本,科学种田等方面来谋出路,才能与米企达成精诚合作,实现双向选择,最终走向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