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重阳节吃牛肉?山口圩的牛肉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为何有保平安的说法?原来,牛肉节的背后确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相传,在清代光绪乙未年(1895年),当地人在龙田村侧兴建北帝庙。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村民在山口圩宰一头牛为工匠加菜,而剩下的牛肉公开卖给乡人。当时,一位大江沙浦姓蔡的工匠买了两三斤牛肉回家。适逢其母亲患有痧症危在旦夕,虽知民间有“出痧忌吃牛肉”说法,也吃了几块牛肉。神奇的是,他的母亲吃了牛肉后并没有加重病情,反而觉病症减轻,继而痊愈康复。
此后,人们将此事广为传扬。次年的重阳节,山口圩开始兴圩专卖牛肉。据说,买得牛肉的村民,还得提着牛肉从北帝庙院子正门入侧门出才回家,这些牛肉才有祛疾除病,消灾避祸,保佑吉祥顺利的功效。从此以后,渐渐形成了重阳节趁山口圩、吃山口圩牛肉的牛肉节。
当地的村民刘振堤告诉了记者一个更加遥远的故事。他的家族刘氏,曾在光绪年间出了一个举人,名为刘荣恩。此人,正是刘振堤的祖父。他说:“爷爷在考试前,在村里的北帝庙求了一支签。爷爷中举衣锦还乡,为了酬谢神恩,就把北帝庙扩建重修。后来也就有了,蔡氏买牛肉,其母病愈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