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虽然不怎么干燥,但是宝宝体内的水分容易流失,加上宝宝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故容易上火。宝宝上火会引发一系列症状,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妈通常不会对这些由于“上火”而引发的症状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和认识,未能及时做好宝宝“烈火炎炎”的消防员。
首先,1周岁以内的宝宝不宜服用蜂蜜,可能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其实任何品牌的奶粉相对母乳来说都是易上火的,解决上火的安全有效,也是必须的办法就是多喝水,白开水是婴儿的“凉茶”。
婴儿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出生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个月后50~60毫升;3个月时60~75毫升;4个月时70~80毫升;6个月时80~100毫升;8~12个月时100~120毫升。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记住,白开水就是白开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宝宝体内水分流失较多,若饮水少就更是“火上加油”。某些饮食不当也会引起宝宝上火,如果食物中含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一般会与钙结合成皂钙,粪便就会变硬,不易排出,导致上火。如果奶粉冲得过浓,宝宝又饮水不足时,也会造成大结。母乳中含有100多种低聚糖,大便会变得很软,可配方奶中低聚糖种类没有母乳多,所以吃牛奶的宝宝大便干,容易上火。
1、心肺有火
宝宝一开始就全身发热,接着口腔内出现小泡疹,破溃后成小溃疡。当妈妈发现宝宝烦躁不安,口腔疼痛,不愿吃饭,甚至于不愿喝水时,就表明宝宝上火了。
2、脾胃有火
宝宝腹部胀饱,经常嗳气反胃,进食减少,口臭,或有、呕吐等症状。
3、肾肠有火
表现为大结,排便困难,每隔数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黄,混浊有味。
另外,在相关的统计中,大便干燥和小便短黄症状也较多的出现在儿童“上火”的常见症状中,比例达到30%以上。归纳起来,宝宝“上火”,容易辨别出的症状主要有三条:1、大便干 小便黄 2、睡不香 3、口舌生疮 。
母乳防上火
宝宝出生后给予母乳喂养并充足的母乳量,因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和丰富的营养,不会让宝宝上火。
心平气和
气候干燥时,宝宝特别容易烦躁,这样更容易上火。所以妈妈平时应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领略大自然带来的那份凉意,宝宝体内的燥火,避免宝宝哭闹也是预防上火的好办法。
辅食选择
喂养的宝宝,配方奶粉选择接近母乳成分的。宝宝3个月后,可在奶粉中加入少量奶糕,并喂些果汁;如果宝宝出现症状,妈妈可将奶粉冲稀些,同时增加糖量;即每100毫升牛奶加10克糖。宝宝6个月后,妈妈可以煮胡萝卜粥、菜粥给宝宝吃,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增加。 1岁以后的宝宝可以适当地喝些蜂蜜水,预防上火。
习惯养成
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定时排便,选择饭后排便;如果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每天都定时坐马桶,即使没有便意也坐几分钟,以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
不该吃的食物
秋天应多给宝宝吃一些中性和凉性的水果,如:苹果、梨、香蕉、猕猴桃等;要少给宝宝吃热性的水果和辛辣的食品,如桂圆、荔枝、芒果、油炸食品、辣的菜肴等;多给宝宝饮水是关键,妈妈可不要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