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餐饮行业在消费分级、成本攀升、竞争白热化中迎来关键转折点。面对“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抓住细分赛道红利”“如何借势供应链升级”等核心痛点,海名·2025第13届成都餐饮供应链博览会(6月12-14日,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以“会展+产业”模式,汇聚3000+展商、6万+专业观众,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商贸、趋势、资源对接平台,为餐饮人提供下半年破局思路。
行业趋势: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转型
01
数据洞察
据最新统计,2024年四川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6%,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南地区凭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叠加效应,餐饮市场持续扩容。以小龙坎、眉州东坡为代表的头部品牌,2024年新增门店超3000家,印证了区域消费活力与连锁化扩张的强劲势头。
02
细分赛道爆发
预制食材、水产调理品、地方特色食材需求激增。以川菜为例,标准化预制菜方案通过非遗技艺与食品工程结合,既保留“锅气”,又实现规模化生产,供应链标准化进程显著提速。
03
政策红利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区域资源的互通与政策支持,四川省的餐饮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25年5月1日,《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部川菜专项法规,通过多项政策条款系统性支持产业链协同、品牌矩阵建设和国际化拓展。根据规划,川菜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27年突破万亿,绿色农产品、特色调味品及预制菜原料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供应链升级:
破解成本与效率难题
01
源头直采
西南地区依托成都平原(调味品、特色农产品)与川南(预制菜、火锅食材)两大产业核,构建高效采购网络,成为全国餐饮供应链 “成本洼地”。成都平原聚集了全国70%的川味调味品源头厂商,川南则有超过500家预制菜和火锅食材企业形成“半小时采购圈”,极大降低了物流与时间成本。此外,源头厂家多采用“种养-加工-冷链”一体化模式,全程可控的品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带来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02
地标食材
西南地区丰富的地标食材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资源。如郫县豆瓣、汉源花椒、雅安竹笋、宜宾芽菜、宣威火腿、松茸等地标食材凭借其独特风味和品质优势,成为餐饮企业的核心原料,满足了高端餐饮和预制菜企业的需求。
03
技术赋能
随着AI冷链管理系统、液氮锁鲜技术、智能厨房设备和数字化采购平台的广泛应用,餐饮企业的损耗率和人力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例如,“川采通”平台连接了超过2000家源头厂商,餐饮企业可在线比价、快速下单,采购效率提升50%。液氮锁鲜技术(-196℃急速冷冻)的应用,使得预制食材和海鲜的保质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风味流失率降低70%。
学习西南特色,先进模式
成都作为川渝核心,依托川西平原及川渝地区丰富物产,拥有成都二荆条辣椒、郫县豆瓣、茂汶花椒等优质食材与调味品,加之多样制作手法,孕育出双流兔头、宜宾燃面、跷脚牛肉等众多风味独特的特色小吃。西南餐饮更是深谙 “地方特色市场化” 之道,以本土食材与传统风味为切入点,将地域美食转化为大众消费产品,形成 “特色食材 + 特色品类 + 大众市场” 的差异化竞争模式,为全国餐饮品牌提供了 “从区域特色到市场突围” 的成功范式。
海名成都餐博会
一站式解决下半年经营痛点
01
餐饮全产业链、全品类展出
作为西南餐饮供应链行业年度风向标,海名·2025第13届成都餐饮供应链博览会将于6月12-14日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下半年逆势增长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本届展会聚焦经过上半年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和模式,涵盖火锅食材、调味品、预制食材、肉禽及肉禽预制食材、水产及水产预制食材、速冻米面、酒水饮品、烘焙轻食、餐饮设备、食品加工包装用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服务等品类,帮助餐饮人快速筛选高转化率方案,避免盲目投入,降低试错成本。
成都及西南市场被誉为“品类试金石”,在这里成功突围的餐饮品牌和爆款单品拥有天然流量优势,展示的产品和技术更是经过市场的验证,具备更高的市场认可度。
展会现场将呈现包括扇子骨、牛仔骨、鹅肝、凤爪、黑鱼片、虾、鲍鱼、虾滑、卤味肥肠、红糖糍粑等创新菜品;火锅底料、蘸料、预制复合调味品等调味料;速冻米面系列的早餐与简快餐产品;以及餐饮设备、外卖包装用品和预制菜加工设备等具有西南特色的单品、新品与爆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会80%的参展商是来自四川、重庆、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湖南、江苏、上海、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原产地厂家,全面提供“工厂价直采+定制化服务”,旨在帮助餐饮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