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元宵节要吃元宵,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吧。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名字的由来
元宵初的名字叫汤圆、浮元子。圆圆的汤圆,白花花地漂在沸腾的水里,像天上圆满的月亮,团圆又喜庆。后来,因为汤圆多在元宵节的时候食用,人们便直接称其为元宵了。
关于“元宵”这个名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卖国贼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之后,一心想登基称帝,又怕激起民愤,终日惶恐不安。一日,袁世凯在街上走着,忽听一声“元宵”的叫卖声。听到这两个字,袁世凯猛地打了个激灵,“元宵,袁消”,这不是在暗示我袁世凯的江山将会消失吗?想到这里,袁世凯立马回去拟了一份通告,昭告天下,以后不能再说“元宵”二字,只能说“汤圆”或“果粉”。袁世凯虽然强行禁止民间再说“元宵”,可是老百根本不买他的账,照样说“元宵”。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啦。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