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3月举办的《食品工业减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践研讨会上,工程院院士、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陇德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合理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 减盐已被公认为成本效益的慢病干预策略之一。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作为厨房必备的重要调味品之一,也成为“隐性盐”的重要集聚地。
为了顺应健康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近两年来各大调味品企业纷纷对产品进行升级。各种减盐的酱油、酱料等早已在超市货架占据半壁江山。那么,这些减盐味道怎么样?消费者会不会为其买单?
减盐不“打酱油”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食品与营养健康大会上,有专家表示,高钠盐的摄入会对人体心血管、胃等器官形成危害,有数据表明2013年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2.6%,食品工业减盐势在必行,首当其冲的便是调味品中的盐。
作为的传统调味料之一,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主要用于菜品的上色和提味,从而增进人们的食欲。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意识不断提高,酱油行业也在积极地谋求变化,在“三减三健”政策引导下,不断创新提高酱油的生产技术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有行业数据分析显示,酱油市场2018年销售额规模约为920亿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估计达到1110亿元,而越来越受关注的健康型产品,如减盐、酱油产品细分品类也在不断增长。
走访超市和便利店时发现,在调味料区,各种各样的酱油产品占据着货架的显眼位置,价格在5-30元不等,大部分产品集中在10元左右。除了消费者熟悉的酱油、老抽、生抽分类之外,还有诸多产品在标签上标注了“低盐”“减盐”“薄盐”等字样。与普通酱油不同,这类产品的含盐量较其同类产品都减少了13%—44%,相应的价格也会偏高一些。
如何做到不减鲜
尽管调味品在减盐路上已经走过了一段路程,但在产品的研发等方面依旧面临着一些难题。据了解,酱油减盐后,除了风味发生改变外,产品的防腐能力也会大幅降低,容易出现变质问题。在减盐过程中,既要想产品质量稳定,不产生胀气、长白等问题,同时也要产品的风味不减,行业在产品的研发路上不断创新。
李锦记研发负责人表示,其产品主要通过原料选择和配比,确保风味物质生成比例恰当,在盐分大幅减少情况下,鲜味仍然突出。通过控制发酵技术,确保风味物质有效生成,实现减盐不减鲜(风味)的效果。而降盐产品保质期控制手段则主要通过产品热罐装、无菌罐装、优选包材和包装方式、水活度控制技术应用等方式实现。不会到来。
欣和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其产品主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以及栅栏因子研究技术,实现不添加防腐剂、减盐不减鲜。并通过万级洁净生产技术和栅栏技术,降低酱油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提升酱油的自防腐能力,实现减盐酱油产品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条件下,在保质期内不出现变质问题。
消费者会为“减盐”买单吗?
那么,这些标有“减盐”字样的产品,会吸引消费者购买吗?
“买酱油时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标注了低盐的产品。”一位带着孩子购物的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家里比较重视各方面的营养,在调味料的选择上也尽量向低盐、低糖靠拢。”
与主动选购低盐酱油的年轻父母不同,一位老年消费则认为,品牌的度和家用习惯是影响其选购的主要因素,但她对减盐酱油也持赞同观点,“减盐酱油肯定会比普通酱油更健康,不过感觉减盐酱油降低盐分后味道会变淡,本身就是重口味的话炒菜时会不会放更多?”
正如这两位消费者所言,老人、儿童等对健康格外关注的群体,也成为低盐调味品主要消费对象。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日常饮食中减少盐分的摄入成为一种健康趋势。业内专家认为,不论是控制发酵技术或是采用更为的包装方式,减盐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多方参与,包括企业之外的消费者和相关部门。来源:粮油调味品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