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辽参、鲁参,你知道还有福建海参吗?
每年初冬,来自辽宁、河北、山东多地的海参苗千里迢迢“来到”温暖、丰饶的南方海域“过冬”,海洋条件优越的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成了海参“南迁”的热门目的地。
从霞浦县上澳海运码头登船,往内海深处驶去,沿途的海面上是连片的渔排。大约40分钟后,乘坐的船靠上了霞浦七星渔排的海参养殖基地。
在海参养殖基地一口网箱里,只见水下不到1米深处有一个编成网状的竹制框架,上面覆盖着网衣,仔细往里看,肉眼可见网衣上“趴着”一只只肥硕的海参。
养殖基地负责人说,一口网箱能养上160斤左右的海参,个头有大有小。现在采用网箱养殖的方法,更节省人力成本,也方便操作。
临近4月,随着南方的水温逐渐上升,霞浦海参也到了收获的季节。从网箱里捕获的海参,有的已有巴掌大小。该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北方的客人来收海参,有些以活海参直接销售给北方客商,有些会加工成半成品后放进冷库里,等价格达到养殖户心理预期的行情时再上市。
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的霞浦县素有“千鲜之城”的美称,海洋与渔业资源得天独厚,2023年,全县养殖水产品产量100多万吨,产值200多亿元,海水养殖业已成为霞浦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后起之秀”的海参产业,如今已形成了63亿元产值的产业,成为我国“北参南养”主产区。
霞浦本不产海参。21年前,霞浦县首次从山东长岛引进海参苗种,在对虾基地开展室内水泥池暂养试验。第二年,研究人员又将少部分规格相对较大的苗种移到海区开展吊笼养殖试验,经过半年多的养殖,终试验结果平均成活率达到86%,打破了南方不能养殖海参的历史。
在北方,由于海洋牧场增殖放养受到养殖用海的限制,海参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南北接力养殖的好处,是扩大了养殖空间,前景广阔。”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原一级巡视员李书民说,这些年,海参的养殖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海参“南北接力”养殖成了新的发展模式。“山东、辽宁等北方省份的海参苗冬季拿到福建养殖,待福建海域水温升高后又转回到北方养殖,这样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
海参是冷水性种类,存在高温休眠和低温休眠特性。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霞浦海区水温适宜,在北方冬季休眠季节到来之前,将海参转移到霞浦养殖,是对南北方海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2007年开始,“北参南养”在霞浦县开始持续增量发展。
产业发展往往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散到整的过程,霞浦的海参产业也不例外。处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阶段,霞浦聚力整合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这些年,霞浦县积极引导本地海参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基本满足了当地活海参初加工的需求,还致力于推动海参产业生产工艺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转变。
与此同时,2021年,霞浦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订了3年框架协议,联合设立“刺参南移养殖产学研合作开放实验室”和“霞浦海参养殖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建立刺参吊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同时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联合攻关,目前,霞浦县已掌握了当地海参苗种本土化技术流程,在国内海参秋季规模化繁育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
霞浦郭文胜表示,霞浦县正加快构建海参全产业链条,实现海参养殖规模和产量、产值连年增长,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县单品规模超百亿元的养殖品种。
(来源:人民网)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02日06版)
(责编:王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