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虽然国际局势依然错综复杂,但是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已经大幅好转,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方面也终于摆脱疫情阴霾,社会经济生活也开始恢复,然而需求恢复却远不及预期,叠加年度玉米丰产,国内玉米价格几乎全年疲软,现货均价从接近3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下跌至2560元/吨。2023年玉米价格已经跌至10年前水平,2024年玉米能否回暖仍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首先是在近些年基本农田面积保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下,新年度国内玉米具备继续增产的条件;其次宏观消费恢复依然是重点,持续亏损的下游企业无论如何拉不起玉米价格;进口替代压力是否会明显减少也非常关键。在此我们将从政策、供需、价格、深加工、饲料养殖等多方面回顾2023年国内玉米市场情况,并对2024年玉米市场做出展望。
玉米价格全年疲软
2023年,由于需求不振,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表现较弱,除6至8月份略有反弹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在下跌,由年初的2938元/吨下跌至年底的2566元/吨,全年下跌372元/吨,跌幅达12.7。
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玉米主体合约下跌幅度更为显著,全年下跌411元/吨,价格高点也仅为2910元/吨,跌至2364元/吨,终收于2413元/吨,跌幅14.55。
(一)1~5月持续下跌
2023年初,由于市场普遍认为2023年再无疫情封控之忧,对下游消费恢复抱有较大期望,因此售粮热情普遍不高,囤粮主体都在捂盘惜售,初期玉米价格表现较为坚挺。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了封控之忧,下游消费端普遍选择降低库存水平,不再有较多备货,同时叠加下游行业普遍亏损,消费表现相当不利,玉米价格不断阴跌,至5月底玉米全国现货均价跌至2755元/吨,5个月时间累计下跌183元/吨。
(二)6~9月强势反弹
5月底至6月初,由于小麦收割季遭遇“烂场雨”袭击,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收割,河南大部及周边地区普遍出现小麦生芽的现象。好在各地储备系统快速行动,及时制定并实施了托底收储措施,本年度多数芽麦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损失相对降低。
得益于处理及时,多数芽麦的毒素较低,可以满足饲料使用,初期不到1元/斤,价格低廉,并且芽麦蛋白占比高于玉米,性价比凸显故而迅速占领市场,对于玉米形成压制。然而由于芽麦价格快速走强,产区价格一度达到1.3元/斤水平,再次带动玉米惜售情绪,叠加十一假期阶段性的消费走旺,至9月底玉米全国均价反弹至2930元/吨附近。
(三)10~12月持续回落
10月份,随着新玉米开始大量上市,由于近两年囤粮主体普遍亏损收场,叠加下游企业多数亏损,市场收购热情较低,并且依然有芽麦供应市场,因此玉米价格再次开始下行之路。随着时间推移,玉米价格下跌逐渐加速,至年底跌至2566元/吨,仅3个月时间便下跌364元/吨。
丰产让产需缺口继续缩小
生产方面,2023年由于种植收益较好,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且全年大多数产区风调雨顺,玉米产量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同比增加1723.2万亩,增幅2.7;全国玉米产量28884万吨,比上年增加1164万吨,增幅4.2;玉米单产435.5公斤/亩,比上年增长1.5。
消费方面,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持续处于高位,整体养殖饲料消费处于较高水平,不过芽麦大量供应市场,叠加进口再次发力,都挤占部分玉米消费,因此综合估计2023/2024年度总体饲料用玉米消费稳中略增,有望达到1.91亿吨,同比增加300万吨。而深加工方面,下半年加工利润开始逐步好转,并且伴随着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开机率不断攀升,整体开机情况和盈利均好于上一年度,且考虑到玉米可能在低价继续徘徊,因此预计2023/2024年度国内玉米工业消费有望恢复至8400万吨,同比提高400万吨。
进口及替代品方面2022/2023年度玉米进口总量187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18万吨,减少幅度14.5;进口小麦则创历史的1334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61万吨,增长幅度52.70。大麦进口略有增长,进口量858万吨,增加幅度3.62;由于价格原因木薯、高粱进口量明显减少,分别为602万吨和468万吨,降幅分别为16.03和57.43。可见除了小麦进口出现明显增长外,其他品种进口整体明显下跌,考虑到小麦进口饲用有限,2022/2023年度进口玉米及进口替代品对玉米的影响程度小于上一年度。
鉴于国际粮价持续低位,巴西玉米顺利输华,中亚地区谷物输华也不断增多,同时澳大利亚大麦也再次获准输华,我国谷物进口源明显增多,预估2023/2024年度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有望实现少量反弹。
结合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判断2023/2024年度玉米总消费接近2.95亿吨水平,并且鉴于产量提升持续发力,综合来看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至500万~700万吨水平,进口及替代品可以轻松补充缺口。因此2024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仍会经受考验,核心在于宏观需求恢复力度和市场信心重铸情况。
政策保障加强
进入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端坚持“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基本信念,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粮安手段,政策端在保障基本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促进种业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国内玉米生产水平也不断提升,粮食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指导下,不断丰富粮食进口渠道,积极利用国际粮食资源来补充国内需求,提高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一)持续发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信息发布,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2023年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端稳中国饭碗的核心保障。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发力,未来我国玉米的单产预计继续提高,增产有保障。
(二)澳洲大麦“双反”结束
2023年8月,中国商务部发布2023年第29号公告,取消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双反”征税提前结束。目前,中国占据了澳大利亚50的大麦出口市场。在2019年以前,澳大利亚是中国大进口大麦来源国。由于澳洲大麦价格低廉,因此国内需求较为旺盛,被广泛用于啤酒酿造和动物饲料行业。并且大麦作为玉米饲料的替代品,具有较好的 性价比。当玉米供需紧张时,大麦往往充当缓解矛盾的作用。因此增加大麦进口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三)国内转基因玉米发展提速
2023年农业农村部第732号公告宣布,裕丰303D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脉育526等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经过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这一重大公告表明,这些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已经获得了合法身份,推进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的前期工作。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抗病性、抗虫性以及耐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果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推广,我国玉米生产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深加工企业逐步步入低价玉米红利期
前两年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徘徊,深加工企业产品性价比不足,企业一年内多数月份都在亏损,整体开机不足。而2023年玉米价格重回弱势,尤其是下半年玉米价格加速下跌,至7月开始深加工企业普遍已经告别亏损,并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至12月底玉米淀粉开机率升至71左右,较上年同期高约15个百分点。
全年产品价格下跌在3~7水平,而原料玉米价格下跌则达到12~13,因此盈利得以不断好转,淀粉生产理论盈利在50~100元/吨之间。
饲料养殖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均为玉米,二者景气程度的跷跷板现象明显,而鉴于年底饲料养殖行业的情况可能仍会持续半年时间,2024年上半年仍属于深加工红利期,深加工企业依然有望采购到便宜的原料玉米,因此预估开机率仍将维持高位,2023/2024年度玉米深加工消费有望明显增长至84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400万吨。
饲料生产增速放缓
产量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全国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家禽出栏168.2亿只,比上年增长4.2;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2023年肉类蛋白产品供应充足,侧面印证了本年度饲料产量同步增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8690万吨,同比增长4.0,因此年度能量饲料原料需求预计同样增长,不过鉴于芽麦替代量较大,挤占不少玉米份额,整体玉米饲用需求可能增长有限。
价格及规模方面,至2023年底全国22个省市区生猪均价报14.51元/公斤,较2022年末下跌21.2;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9.85元/公斤,较2022年末下跌27;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3.73元/公斤,较2022年末下跌41.2;自繁自养理论盈利报-221元/头,较2022年末-44.3元/头显著恶化;外购仔猪养殖利润报-206.97元/头,较2022年末的-175元/头继续下跌,猪粮比在5.71附近。年末存栏方面,至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下降5.7;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比上年末增长0.2。进口方面,由于国内猪价持续低迷,猪肉进口明显减少,2023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猪肉155万吨,同比下降11.7。
考虑到2024年上半年养殖大概率延续从较大规模向合理规模的收缩态势,综合分析认为2023/2024年度饲料用玉米消费稳定略增,有望达到1.91亿吨,同比增加300万吨。
2024年玉米市场展望
展望2023/2024年度玉米市场,得益于国内农业生产条件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内玉米供应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只要生产期没有遭受大面积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年度玉米供应均会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本年度巴西玉米、澳大利亚大麦、俄罗斯谷物、中亚谷物等众多进口渠道也在不断发力,份额不断提升,国内玉米调节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叠加国际粮食供应链已经适应“后俄乌冲突时代”,国际粮价可能继续低位徘徊,因此玉米供应端应有充分保障。
消费端则是新年度关注的重点,疫情过后头一年的需求恢复程度显然不及市场预期,但是宏观及微观数据都在向好发展,新年度在政策和各方面积极因素的积累下,消费恢复是否能够大幅提速,改善玉米下游企业盈利情况,提振市场信心,将成为玉米告别颓势、重启牛市的关键。2023玉米价格重回10年前水平,2024年玉米市场重新起航。(原文刊登于2024年1月30日粮油市场报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