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粮食称为陈化粮
据粮食部门介绍,大米一般分为新粮、陈粮和陈化粮三种。当年的大米属于新粮;次储存期限超过一年的是陈粮;储存后变质的粮食是陈化粮。
根据相关规定,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食定义为“陈化粮”。检测大米是否“陈化”的主要检测指标为: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和色泽气味。其中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三项中有一项指标达到“陈化”规定的,即认定为“陈化粮”。
据有关专家介绍,陈化粮是指长期(3年以上)储藏,其黄曲霉菌(目前发现的强致癌物质,280摄氏度高温下仍可存活,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短为24周)超标,已不能直接作为口粮的粮食。国家规定,陈化粮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特定的饲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定向销售,并严格按规定进行使用,倒卖、平价转让、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陈化粮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次米”、“线米”、“隔年粮”不同,陈化粮需经过严格检测鉴定后,才能确定为陈化粮。
陈粮不是陈化粮,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把当年收获的粮食叫做新粮,把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叫做陈粮。一般来说,在正常储存条件下,陈粮除风味、口感有所下降外,其它品质指标与新粮差不多。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如果储存品质指标尚未达到陈化标准的,仍视为正常粮食。有些耐储粮种的陈粮品质比新粮更好,比如说储存2至3年的陈小麦,经过后熟作用其品质指标远远优于新小麦。因此,陈粮加工的成品粮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粮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超过正常储存年限以后,粮食的内部结构逐渐松弛,酶活性降低,呼吸能力衰退,生活力减弱,这是粮食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粮食在储存期间即使是未发热、生虫、生霉,也仍然存在陈化的自然现象。粮食陈化现象表现在食用品质和使用品质下降,严重陈化时食味明显变差,酸度明显增加。国家制定的粮食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将陈化粮定义为: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稻谷、玉米、小麦,不包括成品粮。粮食是否能供人吃或作饮料,是以卫生标准来判定的。国家不允许陈化粮流入口口市场,是从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来考虑的,让陈化的粮食在没达到不能食用的程度之前即转移到制造洒精、饮料等非直接食用的用途方面,而不是因为陈化粮是有毒有害的粮食。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